归来·丝路瓷典明清外销陶瓷珍品展

2020-03-09 00:00

与世界对话的景德镇"归来·丝路瓷典"--明清外销陶瓷珍品展主要以景德镇明清外销瓷为主。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代表着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它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商贸的交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china,中国;china,瓷器。 瓷器是中国文化、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据了解,中国外销瓷的生产和贸易历史悠久。在明末到清中期时期,景德镇成为中国外销瓷的主要产地,其生产的瓷器开始通过丝绸之路,大规模销往欧美市场,逐渐成为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世界商品”。

在展览现场,各类外销瓷器型千样百态、花色奇艺缤纷,涵盖食具、茶具、咖啡具、陈设器、妆具、灯具等不同用途的器具,包括青花、粉彩、斗彩、釉里红、单色釉、窑变釉、白瓷、青瓷、影青瓷、刻花、划花、印花等各种工艺手段。其中不乏精品,甚孤品,有些还填补了国内瓷器收藏的空白。

在中国瓷器上镶嵌贵金属装饰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中为洋用”的文化态度。许多进入宫廷的中国瓷器都被穿戴上了华丽富贵的金属“衣帽”,既保护了贵重的中国瓷器,又同欧洲宫廷风格搭调。这种经过欧洲金匠打扮过的中国瓷器,组成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社会,尤其是宫廷陈设一道靓丽华贵,兼具东西异彩的风景线。

中国瓷器在18世纪既已经成为欧洲宫廷非常流行的收藏品。其中狂热的中国瓷器迷恋者莫过于德雷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1717年,他与威尔汉姆一世达成一笔交易,以萨克森部队600名龙骑兵换取151只大型中国瓷瓶,因此,这些中国瓷瓶也就获得了“龙骑兵瓶”的美名。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归国时带回朝鲜陶瓷工匠。其中一名李参评者在有田的泉山发现瓷石,于1610年1620年,在今佐贺县有天町的天狗谷开窑,生产有田瓷器。由于有田瓷器多从伊万里港输出,因此在欧洲。被称为伊万里瓷。初期伊万里瓷的纹样,很多是以景德镇瓷器为样本,甚连款式也进行模仿。

早率先意识到可以在瓷器上加上专用纹章的是葡萄牙人。受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制海权激发,对纹章瓷的需求在1720年-1830年的100年间达到高峰。纹章瓷虽然数量较少,但也被视为一个整体在艺术上极有意义。纹章瓷不只是装饰性图案,还具有历史真实性,也透露了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可能的制造日期。

清代彩粉描金英国恩菲尔德家族联姻纹章盘,展品来自葡萄牙。

1602年3月20日,荷兰14家从事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合并成为股份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早获得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的权力。18世纪中叶,英国占有了在欧洲经营中国瓷器的首要地位。保守估计,1602年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约1200万件瓷器,在18世纪初,英国人把2500万件到3000万件中国瓷器运到了欧洲。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在与中国贸易的同时,曾经卷入中国历史。

从 7 世纪到 17 世纪,中国瓷器也是世界上被喜爱、被歆羡的产品。相对于陶器、石器、木器、漆器、玻璃器、水晶器和金属器,瓷器或者比之要更结实耐用,或者比之更洁净美观,或者比之更廉价易得,其功能性、审美性和性价比,使得瓷器一经问世,就成为其他材质器皿的终结者。

清代广彩仕女图杯碟,展品来自葡萄牙。

清代广彩开光港口贸易图壶,展品来自美国(左);清代广彩开光人物图奶壶,展品来自比利时(右)。


近300件套明清景德镇外销瓷,把参观者带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情境,它们用自己的曼妙造型和丰富多彩的纹饰,生动地诠释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中国外销瓷是强盛的中国留给世界的记忆,把1000年来输出到海外的丝绸瓷器的一部分代表品收集回来,回归到创作和制造他的国度,回归到中国瓷文化的母体,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重光,让丝路文化复活。文化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互鉴而精彩。我们相信归来的不止是物,还是魂;归来的不只是器皿,还有背后闯荡四海的故事。这个故事,荡气回肠,催人奋进。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